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当地时间10月21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成功当选第104任首相。
这位极右翼政治人物不仅是日本首位女性首相,还在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当选,引发了全球关注。
然而,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却显得格外冷淡,没有“祝贺”二字,只有几句意味深长的忠告。
这一幕不禁让人思考,高市早苗的上台会给中日关系带来怎样的变化?
高市早苗的政治背景备受争议,她与前首相安倍晋三关系密切,曾公开称自己是“安倍女孩”。
在安倍执政时期,她便以参拜靖国神社、推动右翼政策而闻名,引发中韩等亚洲多国的反感。
除此之外,高市早苗还主张修改日本的和平宪法,推动“集体自卫权”,甚至希望恢复日本的对外宣战权。
这种政策主张无疑与中国倡导的和平发展理念形成了直接对立。
除了其个性鲜明的背景外,高市早苗的当选背后,还隐藏着日本社会右倾化趋势的加速。
在不久前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她得到了大量基层党员的支持。更关键的是,帮助她最终赢得胜利的“造王者”麻生太郎,以对华强硬著称,其派系在自民党内势力强大。
这些迹象表明,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正在不断崛起,而务实友华的声音却越来越微弱。
值得关注的是,高市早苗的上台,可能会对中日关系带来深远影响。
首先,历史问题将成为两国关系的敏感点。高市早苗若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推动修改教科书以淡化战争罪行,将进一步激化中韩等国的不满。
其次,在领土问题上,高市早苗也可能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
最后,高市早苗的军事扩张主张也令人担忧,日本近年来不断增加军费开支,试图在亚太地区扮演更具主动性的角色。
尽管如此,中日之间的经济联系却使得两国难以真正“脱钩”。
数据显示,中国依然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大量日本企业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经济利益的深度捆绑让高市早苗政府在对华政策上面临两难局面:一方面要迎合国内右翼民众和美国的战略需求,另一方面又难以忽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实际上,中方早已经预见到高市早苗政府可能带来的挑战。
在她当选后,中国外交部呼吁日本新政府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并信守在历史、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承诺。
这一表态不仅明确了中国的底线,也为未来两国关系划定了红线。
虽然她的右翼政策虽然迎合了部分日本民众的期待,但过度亲美和对华强硬可能让日本陷入外交困境,甚至影响到其经济发展。
至于中日关系的未来将如何演变?这些问题的答案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