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新加坡总统呼吁中国:放弃“自给自足”,中美和平共存?到底有没有道理?

    发布时间: 2025-10-24 06:00首页:九日财经 | 九日传媒 > 国际 > 阅读()

    新加坡总统呼吁中国:放弃“自给自足”,中美和平共存?到底有没有道理?

    2025年10月,新加坡总统尚达曼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发表讲话,称中国若想与美国和平共存,就必须放弃“自给自足”的发展路线,继续与美欧保持“互依”。这一观点迅速引发热议:尚达曼的建议是善意的劝告,还是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误读?在全球科技竞争和地缘政治博弈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的“自主可控”战略究竟是主动选择,还是被迫应对?尚达曼的言论,是否忽略了中国与新加坡在发展路径上的根本差异?

    尚达曼的观点中存在两个明显误区。首先,他将中国的“自主可控”战略误解为“完全自给自足”。事实上,“完全自给自足”意味着一个国家拒绝所有外部合作,试图独立满足所有需求,但这显然不是中国的选择。中国的“自主可控”战略旨在关键领域建立风险备份,以应对国际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例如,在芯片领域,中国并未停止进口芯片,而是同步推动国产芯片研发,以避免重演华为遭美国断供的困境;在粮食安全领域,中国坚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进口粮食主要用于品种调剂,而非完全依赖外部供应;新能源领域更是如此,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超过100万辆,光伏、锂电池、电车产品出口覆盖200多个国家,展现了其开放与全球化布局。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自主可控”战略是对美国主动脱钩行为的被动回应。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已将百余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芯片、光刻机等核心技术出口。中国不得不采取措施推动关键技术的国产化。尚达曼对这一背景避而不谈,却将责任归咎于中国“可能的自给自足”,显然是颠倒了因果。

    其次,尚达曼的观点体现了用小国的“依附逻辑”误判大国的“安全底线”。新加坡作为一个国土面积仅735平方公里的城邦国家,其发展模式建立在“依附与枢纽”之上:依赖马来西亚的淡水供应和美军樟宜基地的安全保护,通过马六甲海峡港口业务和全球贸易分工维持经济繁荣。这种依附型发展模式使尚达曼自然认为“自给自足”没有必要。然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和14亿人口的粮食消费大国,必须掌握核心能力,以确保国家安全。

    如今,美国的芯片禁令再次提醒中国,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些选择并非主动脱钩,而是大国发展的必然需求。

    尚达曼提出中美“互依”的重要性,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但忽视了“互依”的前提是平等与安全。中国不反对与美欧合作,但合作不能建立在“西方掌握核心技术、中国只做低端加工”的不平等基础上。当美国试图用芯片禁令阻断中国科技发展时,中国推进“自主可控”,正是为了赢得平等合作的资格。

    中国的开放与自主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未来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共赢,需要双方在技术、经济等领域找到平衡点。但对于中国而言,确保关键领域的自主性,是和平共存的必要条件。尚达曼的建议虽有助于推动对话,但忽略了中国的实际需求,也低估了大国与小国之间的根本差异。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2768911 官方微信:jiuricaijing 服务热线:4008-121-221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5 九日财经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宝安南路蔡屋围发展大厦2302室 粤ICP备2025475172号-1 XMl地图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