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豪华新能源车领域,不管你信不信,你都很难能够看到插混车型。
理想l9,指导价40.98万起,增程式的,8月销量3959辆。
理想l6,指导价24.98万起,增程式的,8月销量11217辆。
问界m8,指导价35.98万起,增程式的,8月销量21573辆。

插混车能横扫十几万的家用车市场,在30万以上的豪华车领域却是增程车称王。
比如:比亚迪秦l(9.98万起)、宋ldmi(13.58万起)、五菱星光s(9.98万起)等等。
其中秦l8月销量16790辆!宋ldmi8月销量11048辆!
我记得,刚开始有新能源车的时候,是比亚迪用插混的结构从油车的“铜墙铁壁”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至此,新能源车才得以快速发展。
但增程的结构,现在却“统治”着高端市场,这是多么讽刺的现象。
你还别不信。
根据乘联会2025年1-8月数据,在30万元以上新能源SUV销量榜TOP 10中,增程式车型占据了7席,而插电混动车型仅占2席(多为MPV)
就拿问界m8来说。
这是一款既有纯电结构又有增程结构的车型。
但在8月21537辆的销量中,只有226辆是纯电的,占比只有1%!

而这个车的售价高达35万,妥妥的已经是深入了传统豪华车市场的腹地。
格局已经很清晰了:在高端新能源车领域,增程已经形成了“碾压”的态势。
这也反应出来,消费者要的从来都不是技术更复杂的产品,而是能够读懂用户解决痛点的产品。
插混输在了体验上
插混的结构说简单其实也简单,就是把油车和电车结合在一起,可油可电。
它解决了油车油耗高的问题,又解决了电车续航的焦虑问题。
市区用纯电,长途高速用油,想想就很爽。
曾经很多人以为插混就是未来的新能源路线。
但开过插混的人都知道,这种结构的缺点很明显。
各大汽车app上关于插混车的不满意点,大多都是说发动机启动时噪音大、动力切换不平顺等等。
因为系统需要在发动机、变速箱、电机之间切换。
这种切换需要很精确的控制,但在中低速状态时,这种精确控制下的动力衔接不顺畅会带来“失速感”。
让人感觉到“很不舒服”。
当发动机介入驱动车辆时,车辆的电机啊、动力电池啊这些部件也会成为负担。
此时发动机的油耗就会比较大,而且噪音也会更明显。
此外,插混的纯电续航里程太短。
如果想当纯电车开的话,用身边一个买了插混的朋友的话来说就是“不是在充电就是在充电的路上”。
照样会有续航的焦虑,但增程不一样。
增程车是电机驱动的,有电没电时,都是纯电车的驾驶感受。

但增程车的纯电续航里程会更长。
比如,理想l9的wltc纯电续航里程达到235公里,理想l6的wltc纯电续航也达到了182公里。
问界m8入门版也有161公里的纯电续航里程。
但比亚迪秦l入门版却只有80公里,宋ldmi只有75公里。
我是一个纯电的车主,对于车子的纯电续航耐不耐用我真的太有发言权了。
纯电续航161公里跟75公里那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昨天我在县城要去25公里外的市区接人,然后再开90公里回老家。
当时车子的续航还有200公里,但我知道可能回不够电用。
即便是够用,也会导致电池深度放电。
所以,我不得不在服务区排队充了100多公里的续航才回家。
增程车的纯电续航里程才能给用户提供日常当电车用的体验。
而插混的纯电续航里程存粹是为了有而有的,七八十公里的纯电续航太短了,你想靠它来当纯电车代步,体验太差!
并且,增程车发动机就算是启动了,也是在最高效的区间发电,噪音不会很明显。
车辆依然是纯电的驾驶体验。
但插混就不是了,俗话说“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形容的就是插混车。
在高端市场的用户对车辆的NVH(静谧性)、平顺性、响应速度都有极致追求。
光是这几个要求,就已经让插混车丧失了高端市场的入场券。
“标杆效应”和“命中核心痛点”是增程车获胜的关键
理想汽车能成功,离不开增程车的优点和它对高端家用车的定义。
一辆高端的家用车,被理想定义为一个“移动的家”。
一辆拥有冰箱、彩电、大沙发、无里程焦虑的车,对于高端用户来说才是一辆合格的高端家用车。

理想不是增程车的发明者,但靠这个理念让理想l系列大获成功。
可以说理想的成功,成功让用户觉得“高端新能源家用车=增程”。
后来的高端玩家像问界啊、岚图啊这些品牌也都是以增程来定义高端新能源家用车。
说个有意思的情况,没有哪个车企能有比亚迪那么懂插混的结构。
但比亚迪自家的高端车型却不是清一色的使用插混。
比如腾势n7在2023年7月正式上市时,就只提供了纯电版本的动力类型。
虽然高端品牌也有插混的动力类型,但没有形成“标杆效应”的同时,也没有命中用户的核心痛点。
这是它输给增程的第二个点。
插混的高端梦还不至于到“梦碎”的地步
增程只不过是撕开高端新能源车型的一个口子而已。
正如插混撕开油车的口子,让增程得以迅速发展一样。
增程撕开了高端新能源车的口子,并不意味着插混就已经“”梦碎
比亚迪最新的dmi技术正在不断的优化升级,优化后的体验正在无限接近增程的体验。

在未来,只要抓住用户的心智,解决用户的痛点问题,插混突围高端大有可为。
最后
其实,高端汽车永远都不是多么复杂的技术。
就像咱们用的手机一样。
早期的诺基亚,后来的苹果。
无一不证明了:高端的手机品牌,往往都是那个最擅长能解决用户痛点的品牌。
汽车也是一样,插混输在了没有抓住用户的痛点,增程只不过是最懂人心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