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为什么说欧美想摆脱“稀土依赖”是痴人说梦?

    发布时间: 2025-10-28 01:00首页:九日财经 | 九日传媒 > 国际 > 阅读()

    当全球科技巨头和西方国家政府在讨论供应链安全时,一个不容置疑的现实是:在稀土这条至关重要的赛道上,它们根本无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因为在它们的面前,摆着四个无法逾越的障碍:资源困局、技术壁垒、成本鸿沟和环保紧箍咒。

    首先来说资源。

    现在,全球已探明的稀土储量约为1.4亿吨,看起来不少;其中中国占了33.8%,似乎也不多。然而,这只是总量。要理解稀土资源的真正格局,关键在于结构:稀土有轻重之分,其价值和战略意义天差地别。

    从镧到铕的7个元素被称为轻稀土元素,储量约占稀土总储量的98%,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且大多是大规模矿山。比如,中国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美国的芒廷帕斯、澳大利亚的韦尔德山 都是典型的轻稀土矿。轻稀土因储量大,提纯容易,且主要应用在一些“基础工业领域”,比如玻璃抛光、汽车尾气催化、石油催化裂化等方面,因此价值相对较低,甚至有人将其称之为“假稀土”。

    与轻稀土相对应的是 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和钇这10个重稀土元素。它们以离子形态吸附于土壤中,因此也被称为“离子吸附型稀土”,其储量仅占全球稀土总资源的1%至2%。与轻稀土集中的矿脉不同,重稀土矿藏分布零散,多蕴藏在花岗岩 风化壳层中,需要用原地浸矿技术一点点“洗”出来,平均每吨矿石仅能获取约200克精矿,因此极其稀缺。目前全球具备经济开采价值的重稀土储量估计也只有一百万吨出头。

    重稀土虽然总量极少,却是军事国防和尖端科技行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战斗机雷达、精确制导系统、激光武器、高性能永磁体、医疗成像装备等领域。如果没有它,这些行业都将难以发展。

    更重要的是,目前全球可经济开采的重稀土资源大多集中在中国南方七省,如江西、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约占全球可开采储量的88%左右。其余10%则主要分布在缅甸、越南等地,多数也被中国买回来了。而且目前,中国控制了全世界99%的中重稀土精炼产能。所以,现在各种报道说又在哪里发现了多少稀土资源,先不说真假,基本指的都是轻稀土。

    这意味着,真正卡西方“脖子”的,是中国手里的中重稀土资源。欧美国家即便能自建稀土工厂,如果没有中重稀土原料,也依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他们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提炼技术。

    实事求是地说,稀土提炼是一种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技术。

    说它容易是因为,提炼过程的化学原理是公开的知识,因此这给了西方一种"我们也能做到"的错觉。然而,难点在于把它做到极致。应用到现代高科技领域的轻稀土纯度一般要达到5N级(99.999%),重稀土则要达到6N级(99.9999%)才算及格。

    17种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极为相似,尤其是15种镧系元素,犹如15个孪生兄弟,要将它们一一分离,非常困难。因此,稀土分离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化学工程之一。在萃取工艺上,每一级萃取中流量、酸度、配比的精确控制,都可能造成结果的千差万别。

    中国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通过徐光宪院士的“串级萃取”自主创新理论开始,已经完全掌握了从“溶剂萃取”到“离子吸附型”稀土分离的全套核心技术。这种技术领先,首先是中国工程师数十年通过处理不同矿源、调试无数生产线积累的经验。其次是海量的专利。据统计,中国现在拥有全球90%以上的稀土离心萃取机专利,同时还握有稀土永磁、稀土回收等关键技术领域一半以上的专利,构建了宽阔的技术护城河。

    这使得中国不仅能将单一稀土氧化物纯度稳定提炼至“6N”级标准,更能高效地将这些高纯原料制成性能领先的功能器件。对比之下,全球主要的海外稀土生产商——马来西亚Lynas工厂,其技术能力仍长期集中于前端分离。直到2024年,才宣布启动中重稀土提纯试验生产线,目前提炼纯度只能达到4N级,与中国整整相差了100倍。而美国的芒廷帕斯矿稀土提炼的纯度现在也只达到中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中期的水平”,技术差距足足有50年。

    由此可见,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早已超越了对原始资源的依赖,而是建立在从分离提纯到高端材料制造的全产业链技术优势之上的。这种由核心专利群构筑的技术壁垒,正是美西方在短期内难以复制和追赶的根本原因。

    除了资源和技术的壁垒,成本也是欧美绕不过的一道坎。

    该图片可能由AI生成

    稀土虽然重要,但由于市场太小,如果光卖稀土根本无利可图。

    2024年,中国出口稀土约5.54万吨,收入4.89亿美元,平均每吨还不到9000美元。对中国的经济体量来说,这笔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西方资本市场的逻辑是逐利,如果无利可图,根本没人愿意往里砸钱。这也是西方国家稀土产业落后的原因之一。当然,这只是在中国已经掌握了全套稀土技术的前提下才成立。如果现在掌握技术的是欧美,那么稀土产业绝对是他们收割世界最好的工具。

    而中国能撑起全球最低价,并且保持稀土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完整的产业集群和庞大的中下游产业链,如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催化剂、抛光粉等带来的高附加值。内蒙古包头、江西赣州等地已形成了“采矿、分离、金属、材料、器件和整机”一条龙的产业,实现了稀土产品在同一园区里的多次增值。

    美欧即使不顾一切地把稀土厂建起来,成本也至少是中国的好几倍。这在成本决定一切的现代社会,先别说赚不赚钱,就是欧美自己也用不起。也就是说,即使他们搞出稀土来,意义也不大。

    更关键的是,想要获得高纯度稀土产品,必须经过精炼。而这又涉及到严峻的环保问题。

    虽然稀土开采不难,但提炼过程会产生大量有毒酸性液体和放射性污水。根据哈佛大学2021年的报告,每生产一吨稀土,就会产生约2,000吨有毒废料,其中包括:75,000升废水、1,200万升有害气体和一吨放射性废料。

    西方国家普遍缺乏对这种高污染产业的容忍度,社会舆论、环保法案、居民抗议,会把项目层层封死。这也是西方稀土产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的另一个原因。美国加州芒廷帕斯的稀土矿曾是全球领先的供应商,但1998年因多次废水管道破裂,造成放射性污染而被迫停产,成为全球稀土产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即使是近些年,欧美为了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也大多是在环保标准相对宽松的东南亚,如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国建厂。他们这样做主要就是为了规避国内严格的环保限制,将污染留在其它国家,自己坐享其成。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中国出口稀土实际上是在为全世界做贡献。

    当然了,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环保治理投入,中国现在已经能够很好地解决稀土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了。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5%;通过新的工艺,稀土分离过程中废水废气排放量可以减少60%以上,部分环节甚至能实现零排放。尽管距离完全解决稀土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还有一段距离,但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也是在稀土生产过程中环保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当然,这也是在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之后换来的优势。而随着各国环保意识的提高,西方要发展稀土产业,这个问题无论如何也是绕不过去的。

    综上所述,欧美想在短期内摆脱中国的稀土“卡脖子”,几乎没有可能。事实上,早在2010年的时候,美国就说要重建稀土全产业链了,转眼十五年过去了,美国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却丝毫没有减少。

    所以,欧美所谓的重建稀土产业链,顶多是“分散风险”——比如在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越南多点布局,或建立循环回收体系。但只要核心环节还在中国手里,供应链就绕不开中国。至少未来十年,稀土这张“王牌”仍将牢牢握在中国手中。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2768911 官方微信:jiuricaijing 服务热线:4008-121-221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5 九日财经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宝安南路蔡屋围发展大厦2302室 粤ICP备2025475172号-1 XMl地图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