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保护主义将给世界带来什么?美智库专家:1930年代的美国历史里有答案

    发布时间: 2025-08-31 00:03首页:主页 > 国际 > 阅读()

    美国政府不应重蹈覆辙

    文章指出,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政府选择了一条已被历史上的黑暗一页证明行不通的道路。

    在“咆哮的二十年代”,美国实现了高速发展,然而紧随其后的是大萧条。1929年,犹他州共和党人、参议员斯穆特与俄勒冈州共和党人、众议员霍利以保护就业和农民为由,发起旨在全面提高各类进口产品关税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尽管遭到1000多名美国知名经济学家的反对,胡佛政府仍然在1930年6月签署该法案。

    遗憾的是,《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未能保障就业、提振经济,而是适得其反。随着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报复性关税,美国在大萧条期间的进出口额减少了一半以上。与此同时,国际摩擦为德国纳粹党上台铺平了道路。

    《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是对经济危机的错误应对,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效果,从长期来看却导致美国蒙受更多损失。它并未促进美国的稳定与繁荣,反而导致局势愈加动荡、经济更加不景气。

    总而言之,该关税法加剧了大萧条,引发了全球市场混乱,导致经济衰退持续更长时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笔。

    加征关税同经济全球化背道而驰

    文章进一步表示,美国本届政府的第一轮关税战属于传统贸易战,主要针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波及价值1.4万亿美元的商品。第二轮关税战始于“对等关税”政策,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行径,存在严重缺陷和计算错误,充斥着胁迫性、不正当性和误判问题。

    白宫随后宣称“各国都想与美国达成协议”,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恰恰相反,“对等关税”引发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拉开了第三轮关税战的序幕。

    在美国的关税攻势下,许多经济体被迫与其达成协议。短期内,此类胁迫手段可能会给美国经济贡献成百上千亿美元;但从长远来看,这类行径将让美国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同时也将破坏全球化进程,侵蚀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

    一旦关税战的负面影响全部浮出水面,全球经济前景势必更加暗淡。雪上加霜的是,白宫正千方百计掩盖关税政策的破坏力,为此不惜解雇那些监测经济数据的经济学家,取而代之的是极端保守的理论家和数据操纵者。

    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从1950年到2008年,在技术进步、运输成本降低以及离岸外包的基础上,全球化进程加速了各国经济融合。与此同时,该进程还推动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经济大国乃至整个“全球南方”的崛起。

    令人遗憾的是,21世纪10年代末,逆全球化导致“全球南方”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如今,逆全球化引发的全球经济碎片化正在抑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崛起。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2768911 官方微信:jiuricaijing 服务热线:4008-121-221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5 九日财经 版权所有 粤ICP12345678 XMl地图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