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加征100%关税两天后翻盘,特朗普态度180度大转弯,声称“是为了帮中国”。
10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将从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的额外关税。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迅速引发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然而,仅隔两天,特朗普又在公开场合改口,声称美国不希望伤害中国,反而是想帮助中国。这种戏剧性的态度转变不仅让外界疑惑,也揭示了美国在中美贸易博弈中的复杂心态。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并非首次。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多次借助关税手段试图压制中国经济。这次宣布加征100%关税,显然与中国近期加强稀土出口管制有关。稀土作为高科技产业的关键原材料,中国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而美国对稀土的高度依赖让特朗普的威胁显得“恼羞成怒”。然而,这种关税威胁更多是一种“虚空造牌”的策略,即通过夸张的威胁制造谈判筹码,却并未采取实际行动。此次关税威胁仅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并未伴随任何行政命令,显示出其更多是试探性表态。
事实上,美国的内在困境让这一威胁难以真正落地。近年来,美国制造业不景气,供应链问题频发,经济增长乏力。若对中国产品加征100%关税,短期内将导致消费品价格大幅上涨,企业成本增加,甚至进一步推高国内通胀率。最终,受影响最大的将是美国的普通消费者和中小企业,而这显然不符合特朗普为2024年总统选举争取支持的政治目标。
稀土资源的博弈是此次关税威胁的核心。稀土广泛应用于高科技领域,包括电动汽车、电池、芯片和军事设备等。中国的稀土储量约占全球总量的36%,出口量更是占全球市场的70%以上。近年来,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旨在保护资源优势,同时回应美国的科技封锁。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虽然试图反击,但对稀土加征关税只会让稀土材料更加昂贵甚至无法获得,进一步暴露了美国在稀土供应链上的软肋。
在威胁加征关税仅两天后,特朗普和副总统万斯相继发表缓和言论,称美国愿意通过磋商解决分歧。这种态度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基于现实压力:美国国内通胀高企,关税战升级可能进一步恶化民众生活;同时,美国在多个议题上需要与中国合作,包括气候变化、全球供应链稳定等。特朗普的表现虽然看似杂乱无章,但实际上有规律可循:先强硬表态制造舆论压力,随后释放善意争取谈判空间。这种“纸老虎”战略的矛盾在于,美国的强硬姿态往往缺乏实际行动支撑,最终只能选择低头。
若美国真的对中国产品加征100%关税,短期内将导致消费品价格飙升,企业成本增加,全球供应链进一步受挫。而中国近年来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市场多元化,通过加强与东盟、欧盟等地区的贸易合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关税影响。未来,中美两国在贸易、资源和科技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合作仍是解决分歧的必要途径。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和善意释放,既是中美贸易博弈的缩影,也是美国“纸老虎”战略的真实写照。面对中国的稀土管制和经济韧性,美国的强硬政策显得底气不足。如何避免关税战升级,推动多边合作,将是全球经济共同面对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