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心智观察所:一场关乎美国科技霸权的大戏

    发布时间: 2025-09-13 00:06首页:主页 > 深度 > 阅读()

    一场关乎美国科技霸权的大戏正在华盛顿上演。近90亿美元的政府补助金摇身一变,成为公司差不多10%的股权——通过“黄金股”这一神奇的制度设计,政府花小钱却能办大事——哪怕只持有象征性的一股,也能在关键决策上拥有绝对否决权。

    这场“准国有化”大戏的主角之一不是别人,正是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这位华裔高管与特朗普前不久有过白宫会面。会面后关于政府入股英特尔的消息就开始满天飞,时机之巧合,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两人可能已就英特尔的未来达成某种默契。

    陈立武,一个带有“政治污点”的救赎者?

    直观理解今天英特尔的困境,可以看一下以下这几组数据。

    2024财年,英特尔净亏损188亿美元,营收531亿美元,同比下降2%;毛利率32.7%,同比下降7.3个百分点。其中,代工业务全年营收175亿美元,亏损高达134亿美元。英特尔尽管在盈利上遇到困难,但目前现金流状况依然稳定,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公司进行技术研发和战略调整。只是,能持续多久尚未可知。

    在技术路线和市场决断力上的问题,英特尔犯下了众所周知的错误。当智能手机席卷全球时,英特尔却还沉浸在PC和服务器的舒适圈里。更要命的是技术路线的迷失。英特尔曾经引以为傲的Tick-Tock战略——每两年一次制程跃进,在10纳米节点彻底失灵。原本2015年就该量产的10纳米制程,硬是拖到了2019年。4年的延迟,在摩尔定律的赛道上,几乎等同于判死刑。

    英特尔的市值从巅峰时期的近3000亿美元,跌到如今缩水三分之二,甚至眼瞅着要被A股市场上的妖股寒武纪超越。

    今年3月13日,英特尔宣布,陈立武为公司新任首席执行官。

    3月31日,陈立武现身英特尔2025愿景大会,并发表了长达半个小时的演讲。这是他执掌英特尔之后的首次公开亮相。他在会上宣布了自己的“施政纲要”,计划从企业战略、文化革新、核心业务等方面重塑这家深陷泥淖的老牌半导体公司。

    正式上任英特尔CEO第一天,陈立武便开始联系和拜访重要客户,从中获取他渴望的反馈。他想知道这些客户的失望与期望,从而重新组建团队,纠正过去的错误,打造英特尔的“复兴计划”。

    “我得知道我的产品有多差……这很丢人,但它真的激励我做出改变。有人问我,为什么在职业生涯的这个阶段接受这份工作?”已经66岁的陈立武在演讲时回答道,“我爱这家公司。看着它苦苦挣扎,我很痛心。我知道自己有能力帮助它扭转局面,所以没办法袖手旁观。”

    陈立武并不是盲目自信,2024年他突然宣布退出英特尔董事会,原因便是与时任CEO帕特·基辛格意见不合。两人在英特尔芯片制造业务上存在重大分歧:帕特在全球不断建厂,投入巨大,陈立武则主张聚焦核心业务。他祭出“三板斧”——布局AI计算、攻坚代工业务和发动全公司范围的文化革新,试图扭转乾坤。

    陈立武有足够的底气跟颟顸且逡巡不定的腐朽领导层翻脸。在过去40年里,他投资了数百个半导体项目,被称为“半导体创投教父”;他也曾临危受命,担任CEO,救EDA巨头Cadence于既倒。

    他以自己的战略眼光和判断力,打造了一张庞大的半导体产业投资版图,很少有人比他更了解这个产业。Cadence的经历则证明,他在投资之外,也具备执掌一家大型实体企业的能力。

    陈立武最知名的身份,是一名成功的风险投资家。“作为风投,我总是努力寻找别人没有关注到的潜在机会。”1983年,陈立武加入瓦尔登投资基金(Walden USA),负责亚洲区域的风投项目。他很快就展现出自己的野心,在1987年创立了一家投资管理公司,取名华登国际。最初管理的资金只有300万美元,几乎都是家族朋友投资。

    笔者参加过半导体行业各种投融资论坛,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圈内的一个勉强的共识是,在2018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行业热潮爆发之前,芯片投资界称得上规模的也基本只有华登国际一家。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即在科技奇点出现之前,大多数投资公司认为,半导体是一个夕阳产业。然而,陈立武却看到了其中的潜在机会,把大部分资金投向了这一行业。

    他利用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等地的优惠政策,在当地投资了多家半导体公司。“我采取了一种特立独行的、长期的观点,即使我的投资者都问我是不是疯了。”他回忆道。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证明,他的这种做法,不仅眼光独到,而且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从世纪之交开始,陈立武真正开启了他在中国大陆的事业。他没有把投资目光聚焦在当时最火热的互联网行业,而是持续投资半导体产业,尽管这一产业在大陆刚刚起步。

    2000年,在大股东中华开发及当时的副董事长胡定吾的主导下,台湾第三大晶圆代工厂世大集成电路以50亿美元卖给了台积电。创始人张汝京决定另起炉灶,带领一批工程师来到上海,创立了中国大陆第一座八寸晶圆厂中芯国际。

    在多数资本因政策风险望而却步时,陈立武力排众议,推动华登国际注资5000万美元,成为中芯国际首批投资者。他本人更是担任中芯国际董事18年之久。即便在这家公司经历行业低谷等困难时,也没有退出,完全有别于他此前只做早期风险投资的策略。

    随着中国大陆加码半导体和芯片行业,中芯国际很快崛起,成为本土芯片企业的代表。2020年7月16日,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市值接近人民币6000亿元人民币,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型公司之一。作为创始投资人,华登国际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回报。

    如果风险投资的经历教会了他如何研究、管理一家初创公司,那么在Cadence的这些年,则让他学会了企业经营,尤其是芯片行业的业务开展。随后在英特尔董事会任职两年,也帮助他了解了很多“关于公司存在的问题、我们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知识”。

    应该说,陈立武的职业履历堪称全球化时代的成功典范。作为风险投资公司华登国际的创始人,他深耕亚洲科技市场数十年,还投资了包括新浪、创新科技等众多知名企业。正是这种横跨太平洋两岸的丰富经验和人脉资源,使他成为英特尔董事会眼中的理想CEO人选。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高度一体化的今天,拥有亚洲市场经验的领导者无疑是宝贵资产。

    然而,地缘政治的严酷现实却将这一优势瞬间转化为负担。2025年8月,特朗普居然悍然公开要求陈立武辞职,声称其存在“严重利益冲突”。

    这一指控的核心逻辑在于,在中美科技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任何与中国市场有深度关联的背景都可能被视为原罪。陈立武多年在亚洲的投资经历,从商业资产摇身一变成为“政治污点”。

    而这一步棋,也给特朗普之政治集团“国有化”英特尔埋下了伏笔。

    黄金股,一个阳谋

    面对英特尔的危机,特朗普政府拿出了一个颇具创意的解决方案——黄金股。这个听起来很神秘的概念,其实是一种精妙的政治经济学设计:政府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控制权。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2768911 官方微信:jiuricaijing 服务热线:4008-121-221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5 九日财经 版权所有 粤ICP12345678 XMl地图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