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中国中亚合作有什么新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8-31 02:02首页:主页 > 宏观 > 阅读()

    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的背景下,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阿斯塔纳举行,峰会的举办本身就是与会国家倡导多边主义的具体体现。中亚不仅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核心区域,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连接欧亚的关键桥梁和重要纽带,区位优势显著。中国—中亚合作搭建了相关国家高质量合作发展的平台,推进了各方共同现代化建设,成为加强区域合作的典范,峰会的举办使得中国—中亚合作机制更加牢固,合作成果更为丰硕,合作前景更为广阔,合作方向更加明确。

    两年前的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办以来,中国—中亚合作加速推进,各方开展了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合作。中国与中亚合作已成为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中国与中亚合作实现了三个“全覆盖”,首先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全覆盖,中国与中亚五国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次是“一带一路”合作的全覆盖,今年中国—中亚峰会举办地哈萨克斯坦正是“一带一路”的首倡地,而“一带一路”与中亚五国都实现了发展战略的对接与合作,中亚五国都是内陆国,而且乌兹别克斯坦还是双重内陆国,因此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对中亚国家尤为重要,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能够更好实现欧洲与亚洲的互联互通,发挥中亚作为核心枢纽的功能,促进中亚国家的发展。不仅如此,中国与中亚合作还实现了全球发展倡议(GDI)、全球安全倡议(GSI)、全球文明倡议(GCI)的全覆盖,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加快构建中国中亚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之,三个全覆盖实际上是中国发展红利的正面外溢,有助于加快中亚与中国现代化的实现。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是峰会首次在中亚国家举办,中国同中亚五国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为中国与中亚五国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显示出中国与中亚合作渠道更畅通,前景更光明。

    一是中国与中亚合作务实成果丰硕。中国是中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伙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以来,中国与中亚合作提速,首届峰会取得的84项成果得到全面落实。2024年中国与中亚贸易额达948亿美元,同比增长10.7%。中国与中亚投资合作也迈上了新台阶。中国企业在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持续增长,涉及能源、基建、农业等多个领域。中国对中亚累计投资超过300亿美元,在基础设施、油气采矿、加工制造、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数字经济等领域的项目成功落地,助力中亚五国产业升级、互联互通及民生改善。在此基础上,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再次达成了110项合作清单,涵盖中国中亚合作文件、合作倡议及落实措施。

    二是中国与中亚合作机制更加牢固。在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的基础上,中国与中亚五国领导人还见证了中国—中亚减贫合作中心、教育交流合作中心、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贸易畅通合作平台的成立。这对于进一步促进中亚各国的减贫事业,将中国的减贫经验与各国分享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是中国与中亚合作优先方向明确。中国与中亚国家不仅有能源和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的合作发展潜力,中国与中亚的合作方向更加聚焦和明确,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现代化、人员往来成为六大优先合作方向。在设施联通基础上促进中国与中亚之间的经贸往来,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四是中国与中亚合作渠道更加畅通。在签署中国同中亚五国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基础上,峰会还提出了中国—中亚机制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合作倡议,制定了中国同中亚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提出了深化中欧(亚)班列合作的倡议。作为连接欧亚的关键枢纽,中欧(亚)班列的建设不仅能有效连接欧亚,更加能让作为内陆国的中亚五国获得出海口。不仅如此,中国中亚直飞航班的开通,以及全长500多公里的中吉乌铁路的建设及其之后的通车还能有效化解中亚的交通瓶颈,将陆锁国变为陆联国,发挥中亚作为连接亚欧的互联互通枢纽地位。

    _中亚合作发展新中国有什么特点_中亚和我国合作的领域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2768911 官方微信:jiuricaijing 服务热线:4008-121-221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5 九日财经 版权所有 粤ICP12345678 XMl地图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