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新怡
刚过去的两天,全世界的人都在为卢浮宫着急:这明晃晃的,就被抢了?
简单回顾一下,当地时间10月19日上午,4名蒙面劫匪利用升降装置从塞纳河一侧的施工区潜入卢浮宫,用了7分钟便打碎展柜,盗走9件“无法估量历史价值”的珠宝,随后驾摩托车逃脱。
这些珍宝包括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的王后玛丽·阿梅莉、拿破仑三世的母亲奥尔唐丝、拿破仑的皇后玛丽·路易丝以及拿破仑三世的皇后欧仁妮所佩戴的冠冕、项链、耳饰和胸针等。尽管案发后警方迅速展开追捕,并找回了其中两件珠宝,但多数文物至今下落不明。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承诺将追回文物并严惩作案者。
众目睽睽下架着梯子翻入博物馆,用角磨机切柜,如此简单粗暴的方式,也让网友惊讶——号称“全球最严安保”的卢浮宫,怎会如此“草台班子”?
潮新闻记者此前去卢浮宫,参观过其中几件失窃的珠宝,所以先别急着嘲,根据路线分析,这次盗窃团伙能得手,并非只有“胆大”,更是“精细预谋”。
卢浮宫 陈新怡/摄
打碎窗户、报警失灵?在巴黎早有先例
破窗进入,这听起来有点粗暴的盗窃计划,让人不禁想起了同在塞纳河畔的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15年前的那起“世纪大案”。
2010年5月,毕加索的《鸽子与豌豆》、马蒂斯的《田园曲》、莫迪利亚尼的《持扇女子》等5幅总价值超过1亿欧元的名画在报警系统失灵、保安打瞌睡的情况下,被窃贼弗雷让·托米奇仅通过打碎窗户、撬锁的方式轻松盗走。更令人唏嘘的是,这些画作最终被偷盗团伙自称“扔进垃圾桶并故意毁坏”,至今未能寻回。
踩点时,弗雷让·托米奇发现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有很多老式窗户,即一块玻璃,用几颗螺丝加以固定,尽管工作人员在窗户周围刷了一层厚厚的油漆,但并没有起到很强的保护作用。在摸清警卫巡逻和摄像头情况后,弗雷让·托米奇拧松了博物馆屋顶窗户的一颗螺丝并从这扇窗户跳进了博物馆实施盗窃。
与“前辈”一样,这次卢浮宫的盗窃团伙同样也是利用博物馆在物理防护或人员监管上的松懈,突破所谓的“安全防线”。回顾卢浮宫以往的安保措施:安装新一代监控摄像系统、周边入侵检测系统,设置新的中央安保指挥中心……不可谓不严密,但2025年启动的号称“35年最大改造”的卢浮宫“新文艺复兴”大修计划,给了盗窃团伙可乘之机。
被盗的欧也妮皇后的冠冕 陈新怡/摄
被盗的玛丽·阿梅莉王后与奥尔唐斯王后的冠冕、蓝宝石项链及蓝宝石耳环 陈新怡/摄
提到大修计划,大家的第一个反应便是,《蒙娜丽莎》即将有一个专门的独立展览空间。
但除了展厅调整之外,大修计划还包括:在卢浮宫东侧新建大型入口,新增餐饮区、休息区及卫生间,以及加固外墙区域、修复漏水等。
正是这个“加固外墙区域”,给了窃贼突破口。
“破窗而入”的背后,是窃贼的精心谋划,这意味着他们得算好阿波罗长廊宫殿外墙的修缮时间以及距离珠宝陈列柜最近的窗户。在施工的当天,身穿建筑工人的黄色背心,在多处施工区与货运通道处灵活穿梭,利用卡车及其装载的篮式升降机到达画廊窗口位置,堂而皇之地进入盗窃珠宝。
罢工、削减岗位?卢浮宫早已“不堪重负”
按照检察官贝屈奥的说法,卢浮宫的警报系统当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但“保安人员是否听到了警报”以及“警报是否在发生劫案的展厅内响起”仍存疑。
当劫案发生的瞬间,安保人员并非毫无作为,但当他们赶到时,劫匪早已逃之夭夭。
这背后暴露的也是卢浮宫的“人手不足”。
2025年,卢浮宫员工就曾因“人手不足”举行罢工,抗议游客过多、展厅分散、安保力量薄弱等问题。今年6月,记者去卢浮宫参观后两天也曾遇上罢工。
作为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卢浮宫一年要接待870万游客,巨大的客流量给场馆管理和安保带来了沉重压力。当地工会指出,近15年来,卢浮宫已削减了200个全职岗位,其中不少是安保岗位,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的整体安全。
被盗玛丽·路易丝皇后的祖母绿项链和耳环 陈新怡/摄
当劫匪以“闪电战”式的暴力突袭,精准计算并利用从警报响起到安保拦截之间的时间差,卢浮宫所依赖的传统安防逻辑便失了效。
这起劫案不仅是一次文物损失,更是一次对博物馆现代化安防体系的严峻考验。在全球博物馆日益成为犯罪目标的今天,卢浮宫的“亡羊补牢”之路,依然漫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