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泽连斯基刚挂电话,马克龙就放狠话:俄罗斯将付出惨痛代价

    发布时间: 2025-10-15 05:00首页:主页 > 国际 > 阅读()

    10月12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再次拨通了巴黎爱丽舍宫的热线。电话那头的马克龙情绪高涨,不久后法国总统府就发布声明:如果俄罗斯继续其“好战的顽固态度”并拒绝坐下来谈判,“将不得不付出代价”。这番措辞激烈的警告迅速登上各大媒体头条,与此同时,一个更加讽刺的现实也在法国国内同步上演:这个发出“威胁”的总统,其治下的国家,目前连一个政府都没有。

    自2024年7月法国议会解散以来,法国政坛已陷入长达数月的“无政府”状态。几次组阁尝试均以失败告终,议会卡壳、预算停摆、社会游行频发,整个第五共和国仿佛卡在了系统重启的死循环里。但马克龙本人仿佛并未受到丝毫影响——议会可以没有,总理可以悬空,财政可以搁置,唯独总统的“国际战斗姿态”不能停。

    这种景象,放在一年前或许仍属意外,但到了2025年,已经成了马克龙外交话语的标准剧本。外交替代内政、喊话掩盖空转,成了这位“制度缝隙中的总统”唯一能运转的权力杠杆。他明知法国既缺军费也缺弹药,连能源都靠德国和阿尔及利亚“友情价”补贴,却仍旧一次次在乌克兰问题上放出强硬表态。

    于是,一个尴尬的局面就此诞生:泽连斯基打来电话,是想听到欧洲“坚定支持”的声音;而马克龙接电话的意义,不是为了增援坦克或防空系统,而是继续在全球舞台上“刷脸”维持存在感——哪怕背后空无一物。

    战争戏码里的“第五共和国残影”

    在任何一个政权深陷政治瘫痪的国家,总统大概率会被迫“低调处理外交事务”。但法国是例外。第五共和国的制度设计本就刻意赋予总统在外交与国防方面的超常权限。在总统选举的合法性背书下,即使议会解散、总理换人,总统依然可以主导对外政策。

    马克龙正是利用了这一制度漏洞,借外交议题维持个人影响力。《费加罗报》评论称:“马克龙深知他在国内已无有效统治基础,外交成了他为数不多还能控制的战线。”这一观点并非危言耸听。2025年法国国民议会多次召开失败的临时会议,法案无法推进、预算冻结,连养老金改革都陷入僵局,而马克龙却仍在大西洋两岸“高密度露面”。

    这种“无内政、拼外交”的格局,本质是一种制度幻觉——总统以共和国名义进行国际表态,却未必有国内资源去兑现承诺。比如法国此前承诺提供乌克兰“幻影2000”战机训练,却因军队预算不足、教官人力短缺,被迫无限期延后。又如2024年提出的欧洲“地面干预可能性”建议,事后不仅遭盟友反对,连法国军方内部都私下表示“不现实”。

    这不是政策落空那么简单,而是暴露出整个法国内政虚位与外交话语权之间的系统错位。总统在国际事务中越喊越响,正好反映出国内治理正一步步滑向空洞。

    援乌虚火:从“志愿者联盟”到现实退潮

    如果说马克龙10月这番警告令人感到熟悉,那是因为早在2024年他就试图以“军事领导者”自居。

    那年2月,巴黎召开所谓“对乌支持高级别会议”。马克龙声称:“不排除未来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虽然随即“补丁式”解释称“目前无此计划”,但这一说法仍在欧洲政坛引发轩然大波。德国、波兰等国明确表示反对,美方也迅速“降温”,北约更是统一口径否认讨论过相关计划。

    紧随其后,英国工党领袖斯塔默也曾提出组建“志愿者联盟”,号称愿意动员“非官方战力”赴乌参战。这一构想被部分媒体包装为“回归19世纪式的武装浪漫主义”,但最终连工党内部都无人真正推动。

    一年过去,战争愈演愈烈,但所谓“志愿者”“地面军团”从未成型。法国提供的援助仍集中在轻型武器、远程炮弹和医疗物资,战略层面的参与仅限情报共享与战地训练,真正派兵的可能性几近于零。

    而现在,当法国已无政府、议会空转、军费紧缩的当下,马克龙却再次故技重施,在电话中对俄罗斯放狠话。这种“重复上演失败提案”的做法已不再是策略,而更像是一种外交惯性。一个国家真正的战略,不可能建立在一年前说过但从未实现的空话上。

    欧洲援乌战略已从早期的“狂热介入”转向“控制升级”。连最激进的波兰与捷克如今也在财政赤字面前自我克制,英国更忙于重整本国军队指挥系统,美国则在中东陷入新的泥潭。马克龙却仿佛时间静止,还在反复上演“战争表态的独角戏”。

    被边缘化的欧洲需要“发声存在”

    真正的问题在于:马克龙的这番警告,是说给谁听的?

    首先不是俄罗斯。以当前局势看,俄方完全无视法国的单边声明,更多把焦点放在美军援、新武器技术与中国中介外交上。其次也不是乌克兰,后者清楚法国已经“力有未逮”,泽连斯基近几个月更频繁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签双边协议,甚至与亚洲国家展开军品采购对话。

    那这番话说给谁?答案或许是——美国。

    自特朗普回归白宫以来,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正被不断边缘化。华盛顿对巴黎“战略自主”的提法向来不感兴趣,北约东翼国家也更信任美国提供的安全担保。而在中东议题上,法国甚至多次被以色列与沙特边缘化,无法主导任何重大谈判。

    在这种背景下,马克龙的外交言论越来越带有“表演性质”——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维持法国在国际秩序中的象征性地位。《Politico Europe》评论称:“马克龙正在用语言占据战后乌克兰重建的话语空间。”

    这也是一种战略焦虑:当实权逐渐流失,法国必须通过“刷存在”来维持话语权。而泽连斯基的每一通电话,都成了这种“外交剧场”的道具之一。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2768911 官方微信:jiuricaijing 服务热线:4008-121-221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5 九日财经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宝安南路蔡屋围发展大厦2302室 粤ICP备2025475172号-1 XMl地图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