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遭遇了他第二任期以来最糟糕的一天。
首先是他未能如愿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在当天宣布,将2025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委内瑞拉反对派领袖玛丽亚·科里娜·马查多,以表彰她在推动民主进程中的贡献。
而特朗普对此奖项可谓“志在必得”。
早在几个月前,他就开始为自己造势,强调他在中东地区促成和平协议的功绩,甚至强调自今年1月重返白宫以来,他已解决7场战争,假如他未能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那将会是“对美国的侮辱”
但结果却与他的期待背道而驰。这不仅让特朗普个人颜面尽失,也让挪威方面担心他可能采取报复性措施。
而更让特朗普感到震惊的是来自中国的“稀土重拳”。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对含有中国稀土成分或生产技术的相关产品实施出口管制。
这一政策被认为是对美国产业链的精准打击。稀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广泛用于高科技领域,包括智能手机、风力发电、军工设备和电动汽车等。而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全球稀土产量的70%以上来自中国。
对于美国来说,这一政策的影响是深远的。
美国军工复合体和高端科技产业对稀土的依赖极高,例如F-35战斗机、导弹制导系统等关键设备都离不开稀土材料。
特朗普在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文章,指责中国“变得非常充满敌意”,并威胁将在下个月对华加征100%的额外关税。
然而,恢复关税的举措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并对美国消费者和企业造成负面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在稀土领域的博弈由来已久。
早在2010年,中国曾因钓鱼岛问题对日本实施稀土出口限制,引发全球对稀土供应链稳定性的关注。此后,美国虽然尝试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始终未能找到有效的替代方案。
如今,中国的最新管制措施再次凸显了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战略优势,而美国的反制手段却显得捉襟见肘。
特朗普的这次双重挫败,不仅是他个人情绪的宣泄,更是当前国际格局变化的缩影。
从未获诺奖到稀土受制,美国在多个领域的强势地位似乎正受到挑战。而中美之间的竞争,也从贸易战逐步蔓延至科技、资源等更深层次的领域。
未来,美国是否会加大对国内稀土资源的开发力度,或者寻求与其他国家合作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中国的稀土管控政策是否会引发全球供应链的重新布局?这些问题的答案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