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苦等!物业降费潮何时到来?

    发布时间: 2025-09-09 09:03首页:主页 > 产业 > 阅读()

    近日,西安市住建局通报了10起典型物业违规案例,内容并不新鲜:合同履行不到位、公共收益未公示、擅自调价、消防安全敷衍、甚至重大事项不报等。

    看上去是老问题的再一次曝光,但结合全国正在推进的“物业费限价”和“降费潮”,就显得意味深长了。

    目前全国趋势是降物业费,重庆、武汉、兰州、长沙等20多个城市已经先后出台“物业费限价令”,明确基础物业费由政府指导,不得随意上调。

    有些地方甚至首次提出“空置房减免”,半年以上无人居住的房子,物业费可以打五折。

    更夸张的是,柳州已经出现了“0元物业费”的小区,靠公共收益覆盖成本。宁波甚至搞出了“减重抵扣物业费”的创意活动。

    另一边,前不久西安住建发布了关于物业服务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处罚、信用扣分情况的通报,

    这就引出了一个老问题:物业费到底是业主买服务,还是物业机构无本取利?

    长期以来,不少小区的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并不挂钩。

    收费看资质和建筑类型,比如高层、洋房、叠拼,标准一刀切,至于服务好不好,物业费一分不少。

    公共部分的广告费、停车费、用房出租,几乎都进了物业口袋,业主既不知情,也没有分红。

    出现问题时,投诉往往无门。即使像这次西安住建局通报,大多数案例的处罚也只是罚款一两万,或者扣个信用分,对于动辄管理上千户的小区来说,几乎无足轻重。

    现在,《民法典》已经明确公共收益属于全体业主。法律上的账可以变清楚了,但现实呢?物业公司会心甘情愿吗?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当一部分收入不能再独吞,涨物业费的呼声就冒出来了。

    再看全国,降费潮与涨价诉求几乎是同时存在的,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儿。

    一方面,地方政府在推动限价、减免,希望减轻业主负担;另一方面,物业机构则在强调“行业生存压力”,说自己“在赔本运营”,甚至声称“没有物业费,小区就运转不下去”。

    可问题在于,小区大修基金、垃圾清运费、公共能耗分摊等都有单独的资金来源,物业到底赔在哪里?

    很多业主的直观感受是:服务质量没有提升,收费却只涨不降。

    比如,电梯坏了迟迟不修,垃圾桶堆积如山却无人清理,绿化荒废无人打理,这些情况屡见不鲜。

    但到了收物业费的时候,一分不少,理由还很充分,甚至还有个别物业公司要收取迟缴违约金。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有的物业能降下来,甚至做到0元,而西安的物业费还没有集体降价,难道真是因为成本太高?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全国大多数小区并没有业主委员会。

    据相关调研,全国只有不到3成小区成立了业委会,而没有业委会的地方,业主的话语权几乎为零,物业说要涨业主很难谈判。

    反过来说,有业委会的小区,情况往往好很多。

    比如在重庆,有业委会的小区谈下来的物业费普遍比周边低20-30%。在柳州,业委会主导才推动了“0元物业费”的尝试。

    可在西安,不少小区连成立业委会都成了难题,自然也就只能被动接受。

    所以,这次西安住建局的通报,不仅是在整顿行业乱象,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醒业主:如果不主动参与小区治理,光靠政府罚款和信用扣分,并不能彻底改变物业机构的根本行为。

    回到开头的那个矛盾点:物业费到底能不能降?

    全国趋势是,政府希望降,业主要求降。但在具体小区里,只要公共收益拿不回、业委会建不起来,物业就有理由提出涨价。涨得冠冕堂皇,降得艰难重重。

    这就是现实的吊诡之处,在一些地方,业主为了一块广告牌的收益能打官司,在另一些地方,业主甚至不知道小区有多少广告收入。

    而物业费的涨与降,往往就悬在这“一知情”和“不知情”之间。

    问题最终要落到业主自己身上:要不要参与,要不要较真,要不要成立业委会。因为没有人会替你守住荷包,物业也不会主动放弃既得利益。

    至于物业机构口中的赔钱运营,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戳破:既然赔钱,为什么还赖着不走?

    对此,各位业主怎么看?欢迎留言。

    编辑=六言  编审=周鑫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2768911 官方微信:jiuricaijing 服务热线:4008-121-221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5 九日财经 版权所有 粤ICP12345678 XMl地图 技术支持